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工商注册中小企业数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和40%左右,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经过成长的种子期与初创期后,大部分企业已经有了稳定的产品、项目,进入成长期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不再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在企业内部形成更为规范的决策、执行与监督制衡的治理结构,以更为有效地推动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中小企业不但要关注经济结构中的热点,同时也需要关注ERP这样的信息化工具所应用的空间。对中小企业实施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在中型企业中增加风险意识,积极防范未来风险,加大ERP实施成功的概率。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1管理思维惯性
虽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感觉到瓶颈,但他们并不希望刚开始选择软件时,就被要求过多地改变自已一贯的流程习惯和管理思维方式。他们会在信息的集成、管理的控制力度与有效性方面关注较多。
1.2管理机制的变化
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的企业历史较长,沉淀也较多;或者是由原来的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管理上较多的带有“人治”的意识,企业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一方面,企业在发展初期会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与业务数据的积累,企业想有借鉴的保留;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希望借助某种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
由于缺少专业的复合性人才,很多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是很明确,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搞信息化,该怎么上,如何进行等,对未来的发展也缺少规划,心中没有底。由此造成想上又不知道怎么上,面对种类繁多的软件市场,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由于缺少系统的分析与规划,在信息化道路上往往走了不少弯路。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刚开始的投入不会很大。
1.4人力成本低,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不迫切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还是相对较低,很多重复简单的工作可以找到大量的低价劳动力来完成,对很多国有企业来说上了,人员削减的压力更大,相对于动则上几百万还不能知道确切效果的ERP投入,用一些廉价的劳动力更让企业觉得放心和易于控制和掌握。
由于企业刚开始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专门的IT部门,信息化的现状往往是各个部门可能运行于不同平台,无法很好地集成在一起,系统维护往往由各个部门自己解决,或由某个部门的业务人员兼任。如此的应用现状造成系统的出错概率增大,数据反复录入,工作效率低下。
二、实施策略
2.1合理定义需求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信息化的经历,往往在推行时什么功能模块都想要,在人员有限、预算不多的前提下,合理定义企业当前核心需求才是重点,认识到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是企业当前必须要做的工作,让员工建立良好的平台工作习惯,避免什么功能都需要、没有重点的推行,这样的项目大部分都分半途而废、无矢而终。
2.2建立有效的推行架构
建立有效的推行架构,推行部门责任制,让各模块有专门的负责人监督,保障各部门有效参与。
2.3关注执行力
以作者之经验,中小企业ERP软件系统推行失败有60%的原因在于执行力不强,往往企业负责人在启动会上说几句话,后面就不管不问了,而自身没有养成用系统平台去监督的习惯,让企业员工失去用ERP系统的源动力。
成熟的产品+便捷的服务+有效的执行力才能造就ERP系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