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一种管理思想,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计算机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讲,ERP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当前网络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内部控制也成为了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在新的形势下,ERP环境下企业内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企业应将内部控制进行优化,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全面发展。还应将企业资源进行全面优化配置,促进经营的可持续增长。本文将针对企业内控管理与实施ERP的结合运用进行针对性探讨。
一、ERP概述以及企业内控概述
(一)ERP内涵
对于ERP而言,又被定义为企业资源计划,是被美国提出的。ERP主要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并不是以企业管理为边界。在一定程度上讲,从供应链角度为主要出发点,进而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及运用。在供应链中包含着较多的内容,其中供应商以及生产商和销售商等都是其中的内容。企业内部将其进行进一步划分,主要分为财务以及生产和销售等部门。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ERP能够为企业内部经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决策平台,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ERP而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中:第一,能够便于公司适应混合性的制造环境。不仅能够将离散环境给予一定的支持,还能实现流程式环境。第二,ERP能够将企业监督控制能力提高开来。在一般意义上讲,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功能模拟等有效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第三,能够将企业间的数据进行共享。实施ERP,能够节约一定的人力,同时为公司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最终对资源进行共享。
(二)企业内控
企业内控主要企业实现风险管理以及降低损失和预防风险这样的目的,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出监督管理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包含较多的内容,其中风险评估体积控制活动和内部环境等,都是其中的内容。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讲,最为主要的目标是,能够遵循一定的法律规范,最终确保资产自身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还能将财务报表信心安全性提高开来。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经营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内控管理以及ERP结合面临的新挑战
对于ERP来讲,主要是以供应链为核心,进而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的一种再造。对原有企业环境具有改变性作用。相对而言,在新的形势下,传统手工操作控制活动逐渐虚拟化,因此,对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冲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之中:第一,组织结构过于扁平化。在计算机背景下,将信息进行传递,同时对部门进行协调控制。第二,组织结构边界逐渐模糊化。在ERP下,对个人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开来,还能加强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从横向以及纵向之间为主要出发点,将企业层次联系起来,促使企业内外沟通具有一定的便利性。第三,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化特征。在ERP下,信息系统具有着开放性的特征,同时组织结构适应性也逐渐增强。第四,组织结构逐渐虚拟化以及网络化。在ERP环境下,实现了部门之间业务的信息化,促使传统部门能够虚拟。
从内控角度出发,在组织结构中ERP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实质上讲,内控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对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及便捷,模糊化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ERP具有一定的优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从优点来看,将手工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性设计,使之更加合理有效,同时将跨职能部门之间业务进行处理。另外,一些业务管理人员打破传统的手工操作,将时间进行充分性利用,最终为财务预警以及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信息。实施ERP,能够将数据储存在系统之中,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具有权限人能够对信息进行观看以及应用。
但实施ERP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数据的单一性能够促使传统跨部门审批流程不断简化。但结果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在ERP实施后,便消失了。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企业业务对ERP系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样的依赖性也导致信息系统本身特点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最终形成了企业业务风险。例如:在ERP下,将会计手工流程进行机器处理,能够实现审批处理自动化。还能将业务流程效率提高开来。但在实际业务执行过程中,这样的审批处理自动化方法对企业原有风险特征具有改变性作用。因此,相应的内部控制应进行重新评估以及设计。
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实施ERP系统,面临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应加强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还应将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开来,还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内控管理与实施ERP运用下,ERP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在ERP环境下,内部控制主要是以应用控制以及普通控制为主,定义缺乏一定的逻辑性。第二,两种控制其内涵不明确。第三,企业控制任务十分不明确,进而应加强内部控制,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三、企业内控管理与实施ERP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给予职责不相容原则进行授权
就整体而言,应以企业组织结构、员工岗位责任为主要出发点,设置员工系统操权限和信息查询。还应建立员工责任制度,进而明确其责任以及义务。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企业内部结构以及员工岗位进行有效设置以及分工,同时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例如:业务批准和执行分离、业务执行和记录分离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机构之间岗位权责明确,同时进行相互监督。职责分工控制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发现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错误,能够减少发生错弊这样的可能性。
(二)将审计线索进行有效保留
在ERP系统下,纸质审计逐渐消失。针对这样的情况,应将磁盘和光盘存储为主要载体。换言之,审计机构在进行签字单位确认过程中,应对原数据进行存储介质进行备份,或者是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数据库。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部门单位能够进行有效监督,审计线索能够进行全方位保留,最终降低审计风险这样的目标。
(三)在供应链管理下,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对于ERP系统主要是以供应链为核心,因此,从供应链角度为主要出发点,能够将不符合规范的操作步骤拒绝。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经济业务主要是以信息为基础,进而在部门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同时企业将经济性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规范,进而确保环节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另外,将会计核算过程进行规范,进而能够便于会计工作将信息进行提取。在ERP系统中,将标准进行预先设计,同时将费用进行计提以及摊销工作做好。还应将ERP系统进行利用,进而将自动取数功能发挥开来。在报表中将公式设置好后,以会计账薄为核心,进而自动生成报表,最终能够确保会计报表具有真实性的特征。
(四)在供应链管理下,将信息进行沟通以及反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沟通是应对情况一种有效措施。在信息沟通中应保证信息真实,同时进行及时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讲,在内部控制系统中信息与交流是其生命线,能够为管理层监督活动中,提供一定的措施。在将ERP数据进行审核过程中,应将数据进行填制以及审核数据安排不同人员,进而起到牵制性作用。这样能够保证不出现虚假性信息,将经济业务进行正确记录,有效推动业务的开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将ERP进行实施,对企业发展具有帮助性作用。但也应意识到ERP系统带来的风险,将内部控制体系应积极构建,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