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建筑行业,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缩影。
与印象中尘土飞扬的工地不同,日本的建筑工地不但看不到泥水横流、粉尘飞扬,甚至连噪音都被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如何能做到这样?靠的是日本人独有的偏执和自律,从普通工人到项目经理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三心文化”。
第一、恐惧心:如果没有做好,出了问题,我会受到惩罚。
第二、羞耻心:如果没有做好,出了问题,这是作为技术人员的耻辱。
第三、良心:如果没有做好,出了问题,自己会极其良心不安。
如何提高我们的工程品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向日本学习“工匠精神”,导入他们的管理理念,甚至直接启用他们的管理人员。
而我们要向日本看齐的,远远不止这些。只有付诸于实践之中,才能领略其精髓,追求用户思维,追求极致精神。
◆全员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
不同于中国从上到下的责任传递式管理,日本建立的是从上到下的全员责任式管理机制。
死亡1人的代价:赔偿金高达1亿日元,事故施工单位3年内不得参与政府工程投标,总包单位项目经理和分包责任人员免职处分,并在各种媒体前向公众谢罪。
自1996年开始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996-2014年间,建筑业安全事故死亡率(占总从业比) 从每万人1.5下降到0.75。
◆高效,节能,环保的施工
日本人造房子的流程跟我们国内不太一样,他们的工地上没有那么多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标准化的工厂里完成,再运到工地里,像搭积木似的进行拼装。(精益的模块化思维)
这是构件厂里的生产线。
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楼梯。带着钢筋,预留好了相应的插孔,只要运到工地搭起来就行。
这是在工厂里贴墙砖,工人们把墙砖预先放在模具里,再放上钢筋,浇注混凝土。
从工厂里出来的墙体就直接带着墙砖了。工地现场的施工,更像是在搭积木。
当然施工现场还是会有一些地方需要现浇混凝土。这是工人在浇混凝土之前用高压水枪清洗施工区域。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残留。
为了防止扬尘,施工时每往上搭一层,就包装一层。
这是东京银座的一处施工现场,被包得严严实实,紧挨着的是一个商场。估计日本人也不用担心PM2.5这回事。
日本人的建筑施工十分追求效率,线路铺设到第四层时,第一层的精装修就进场施工了。
日本市面上出售的商品房都是精装修成品,所以,日本人根本不用像我们这样,非得把自己逼成一个装修达人。
卫浴间也是整体安装,这是从外面看的效果。
所有的弯头、双通、三通管,都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发现管道堵塞,一眼就能看清,给检修带来极大的便利。
亮点在哪里?所有的走线都没有开槽!日本人是直接用胶水固定线路。
在日本有“一胶走天下”的说法,因为人家的胶水有保密配方,功能特别强大。
◆有态度的工地是这样的
施工现场的安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在进入工地前,考察人员被要求换上统一的工装,并戴上头盔。这些真的不算什么,在前一天晚上还临时去商场买了工装鞋。穿着皮鞋是禁止进入工地的,不安全。
猜猜这是什么?
看明白了吧。在日本的建筑工地,是不能随意走动的。参观人员和非本区域的作业工人,都只能走在画线的道上,因为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板
施工安全塔,每周公司均会组织员工到这座塔前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这个黄色围栏区域是工人的指定吸烟区。在建筑工地,明火是安全隐患。为了满足工人的需求,施工方商议弄了这么一处吸烟区。
吸烟区上面贴了一张规章制度,比如不得在围栏外面抽烟,抽烟时必须戴着安全头盔,必须指定专人清理烟蒂等等。
日本人严格的检查制度
工程质量的把控,离不开严格的检查制度。
上面不同颜色的标识,代表了不同条线的检查。
日本人发明了很多实用简单的检查工具。比如上面这些小工具,用于检测保温层的厚度,不同颜色的钉子对应不同的厚度,检查时只需把相应的钉子插入保温层,就能判断是否达标。
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结构裂缝,立即进行标识,并作出相应的整改。
细致的专业化分工
管道的封口,相当平整。能做到这种程度,就要说到日本的精细化分工了。
在日本,建筑工地上可能有20多个分包工程,其专业化分工相当细致。比如,封胶这一个工序,就有专门的公司负责。
施工现场的有序整洁
现场材料堆放整齐
扫把不能随意搁放
日本人连建筑垃圾也分类,让生活垃圾还没能完全分类的我们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