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ERP系统没有取得企业认同的“成功”或者实施价值的原因,同时存在于企业和软件实施者两个方面。 |
何谓“ERP实施失败”?简单地理解,就是企业在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资源和一系列企业活动,启动并实施以ERP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项目之后,因为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意外的情况和困难而导致项目停止,或者是因为ERP软件的功能和实施者的解决方案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真实管理需求,或者是ERP系统实施并上线运行之后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管理提升和价值回报,或者是尽管ERP系统的实施得到了企业的暂时认可,但因为软件供应商和实施者的维护服务原因使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营效益损失,等等。
ERP系统实施失败或不成功或没有实际价值,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企业ERP系统没有取得企业认同的“成功”或者实施价值的原因,同时存在于企业和软件实施者两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尤其如此。
认识有误区
ERP系统涉及了很多IT专业知识,企业管理者对ERP项目有畏惧心理,常常听任IT专业技术人员去主导选型,或听任业务操作和基层管理人员去主导实施,在软件选型、供应商选择、实施者考察等方面缺乏管理高度、缺乏前瞻性,甚至有不少企业错误地认为所有供应商的解决方案都差不多,所以主要看产品功能、比价格高低,而忽略了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否具有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咨询能力和用软件产品提升业务流程效率的实施经验,当然还有实现知识和技能转移的培训体系、系统上线之后的长期维护和有效服务能力等等。还有的企业高估ERP系统的作用,认为ERP系统的上线运行就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一旦发现ERP系统的价值实现还需要企业做很多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梳理、管理措施配套、组织架构调整等,就担心打破了原有的运营平衡会出现失控的局面,就觉得难以接受了……,等等。
基础没夯实
ERP系统的成功实施往往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基础,首先是数据基础,例如物品编码、产品结构、工艺路线、期量标准、仓库货位等等,都需要按照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和信息管理的要求进行规范和统一。但很多企业对枯燥、费时的基础数据梳理工作没有思想准备,也很难落实到最适合的技术管理部门去做,因为技术管理部门通常承担了繁重的设计、出图、技术支持等工作。其次是管理基础,包括业务流程是否顺畅、规章和考核是否合理、企业各层级的执行力等等,企业的管理基础不仅是ERP蕴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在企业落地的基础,还是保障ERP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国内外有的管理专家呼吁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或者流程再造,就是要强调一个好的管理基础对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人员基础,包括企业决策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对ERP系统的认识、接受管理变更的心理准备、必要的计算机基础技能等等。很多企业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理解ERP系统与数据、管理和配套措施的关系,不接受化时间和精力去整理规范基础数据,不认可实施顾问对业务处理流程的优化建议,甚至有的基层管理人员拒绝使用ERP系统来处理业务,等等。
方法欠妥当
ERP系统“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提高那些方面的效率?要实现什么样的管理目标”。很多ERP项目的夭折和不成功,实际上是从企业选型方法的确定,就已经可以预见到的。招投标是中小企业对ERP项目选型方式之一,主要目的是比质比价,适用于那些比较规范、能明确界定边界、不容易产生岐义理解、容易用定量和定性打分方式进行比较判断的商品或项目,而企业对ERP项目的理解、对自身问题的界定、对管理目标的预期、对涉及到很IT技术的处理逻辑和方法模型、对具体要实施的内容和难度,都很难用一种确定的模式来比较,特别是实施者和现场实施顾问的企业经验、实施经历、支持团队、知识库内容、资源协调效率、个人和团队积极性等等,就更难在招标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所以说对一个即将实施的ERP项目很难进行有意义的“比质”!既然不能比质,剩下的就只有“比价”了,比价的直接后果就是ERP软件供应商和实施者对实施资源的低价值匹配!
措施不到位
很多企业的“一把手”没有直接领导或参与ERP项目的实施,高层的推动力不够;有的“一把手”很有决心,但面对长期缺乏的执行力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中层的推动力缺失;没有建立一个熟悉企业业务、能协调企业资源、理解ERP实施方法的项目实施小组;面对实施初期大量、繁复的基础数据整理没有思想准备,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过分相信和依赖现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和管理方法,不愿意根据ERP系统的管理逻辑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优化;迁就生产、销售等主要业务部门的繁忙现状,使ERP项目的实施进程时续时断、或此续彼断;规章制度、绩效考核等管理措施不配套,业务现场的动态数据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采集……等等,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的配套措施不得力、不到位,也是导致ERP项目拖延、乃至失败的重要原因。
附录:
ERP成功实施的突破口
ERP系统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变化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关注。但是ERP系统作为企业的管理变革项目,在其实施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根据我国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在应用ERP/MRPⅡ系统方面投资已超过80亿元人民币,已有近千家企业购买了ERP软件。而在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真正按预算成功实施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又大多为外资企业。通过对企业ERP实施相关的一些国内外研究的分析,本文总结出7个企业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尽管已经有许多的文献讨论了ERP成功实施的因素,但很少有文献系统的讨论这些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二.ERP成功实施因素分析
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现有研究可以发现,有7个因素一直是大部分国内外研究所共同认定的关键冈素。以下我们将对这7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l、高层决策者长期支持和参与。在众多的文献中,都将高层决策者的长期支持和参与作为ERP成功实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ERP系统实施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项目,企业领导必须下决心,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并监督这些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ERP系统的实施也是一项管理变革的活动,需要高层决策者的快速决策和推动,因此这项工作从立项—开始就需要得到高层决策者的支持和参与。
2、项目管理能力。在ERP系统实施中对各种有关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具体来说,制订好整个ERP实施项目的预算进度时间表,其中包括建立明确、量化的ERP应用目标,实行ERP项目监理制和实行ERP项目评价制等等,其中时间及成本的控制尤其重要,而且预算进度时间表要经常按需要做出调整。此外,作为实施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角色,企业方项目经理和顾问方的项目经理的选择是企业ERP实施的关键所在。要选择具有综合能力的项目经理,其中的综合能力是指项目经理要对企业的流程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在企业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协调能力。
3、员工和顾问的积极参与。企业应把握全员的不同需求,把ERP实施和企业发展战略及全员业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ERP实施中来。此外,应鼓励顾问积极地帮助员丁解决问题,顾问应与员工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成功经验,令员工深信ERP项目是可以成功的,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4、精确的基础资料。ERP运行的基础是精确的数据,“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所以要在系统实施之初,就花大力气进行管理规范化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基础数据量大,涉及面广,有时为了核实—个数据,需要访问多个部门和很多人。数据整理要满足软件的格式要求,并确保其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化。如果录入的基础数据要准确,特别是最初ERP实施的数据转换更要确保转换时的准确和完整无误,否则计算机运算的结果不仅仅毫无意义,而且会给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损失。
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围绕企业的最高目标所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及企业产品或服务之中的“文化特色”。ERP所提倡的管理目标应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一致。因为ERP是产生于西方,有西方的管理文化背景,企业要改变自己的企业文化去适应ERP所带来的管理目标,这种经营目标的变革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变革。
6、业务流程重组。实践表明,企业资源计划(ERP)实施与企业的员工素质、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过程控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在建立ERP的同时不能得以有效的改进、提高和创新,那么企业仅通过实施ERP是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因此,企业在建立ERP系统之前,首先对自己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即将ERP与BPR相结合,打破旧的管理结构,对企业的总体结构、组织、流程及所有不合理的环节进行重组,建立新的管理流程程序,真正实现其合理化和现代化。业务流程重组是我国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基础。因此,实施ERP系统前进行BPR,这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状态,以及现阶段我国ERP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下而显得更为必要。
7、适当的协调沟通。全面且开放的协调沟通能保证信息和数据的精确。客户需要知道他们对ERP流程和问题的反馈是否被接受,以及是否产生作用。全面且开放的协调沟通还能够保证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协调沟通能够使员工了解项目的计划、范围,目标和活动。明确的协调沟通能帮助企业持续地改进ERP实施过程。
三.结论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ERP作为最重要的企业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所面临的不是采用与不采用ERP的问题,而是如何成功实施ERP的问题。本文总结了ERP成功实施的7个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总之,只有对ERP有—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清楚ERP成功实施的因素,克服、纠正一些在实施时容易犯下的错误,ERP项目的实施才能取得成功。